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容

文物及艺术品包装运输指南——古籍·历史资料

     阅读:1222787
概要:艺术品运输清关 艺术品运输哪家好 艺术品国外展览

1.基本注意事项

所谓书迹是指展示空海等名人、书法家笔迹的原品。人们常常将其制作成卷子、挂物以及屏风用于鉴赏。

典籍一词一般用于指书,有国语书(和书)、汉书、佛典以及西洋书籍等,分为手抄本和木版印刷本,主要的形式是卷子和册子。阅读卷子时如果将其摊开比较不便,因此要在适当的位置将其折叠起来。为了方便阅读,发明了折本的形式,并出现了在折本的背面包上封皮的制本方法-旋风叶。在这之后,还出现了粘叶装,方法是将有字迹的一面作为内侧,竖着折两折,在折痕的两端黏上糨糊合起来制作成册子。其他的制作方法还有缀叶装、大和缀等(详见章节末尾处的术语解释)。

最为普遍的制册方法是,将书写纸折两折,在没有折痕的一侧打上几个洞,用丝线绑起来。这种方法叫作袋缀装。在典籍中,特别是对于平安时代以后的诗歌集等文学作品

的手抄本,通常将其解体,把断简做成挂物,装裱起来或者贴入字帖中,制作成“古笔切”(古人墨迹断片)珍藏。

所谓古文书,是指在江户时代前所写成的工作或私人的文书、记录或者绘画等。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起到赋予所有权、担保等作用的重要文书,一般集中起来制作成卷子。但是像“上杉家文书”一样,封纸(书信用纸)、礼纸(包在书信外面的空白纸)、条封、折叠方法等,在流传的过程中几乎依旧保持着和当时相近的状态,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破坏现状。

历史资料是指用于研究重要的历史事件、特定人物的学术资料,其内容和形态与其他文物常常有相同之处。历史资料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有纸、木头、布、金属、石器、皮革以及陶瓷器等,而且也有各种材料相互混合的情况。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不能照搬已有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以上介绍的古籍和历史资料时,需要在足够大的桌子上铺上毡垫等物,再在上面铺上薄页纸。毡垫可以缓冲藏品,万一部分藏品发生脱落,毡垫的使用可以减少冲击。此外,不能将拆包装的册子重叠;要轻轻地翻页;无论藏品的形式如何,处理时都要用双手。移动资料时,不能直接用手搬运拿放,要使用箱子或者盒子等容器。

2.打包和拆包装

首先要充分确认藏品的状态。

打包文献资料时,若只需要将全部藏品的一部分进行取出打包,首先要根据题目名称和号码来确定藏品。有时在收纳藏品的保存箱中,还储存着极札(鉴定古迹结果后的小纸片)等附属品,这种情况也需要同破损情况一样,作为明细记录在检查报告书中。

卷子、册子的封皮、环衬等年代一久,通常会出现劣化、破损等情况,需要小心地展开。卷子、挂物的卷绳缺失时,可以用薄页纸等做成细绳,把本体圈起来,从而防止因掉落等事故带来的损害。挂绳用于把挂物在墙壁上垂直悬挂,若挂绳受损也可以替换,紧急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天蚕丝线进行加固。

此外,卷子和挂物通常都有卷轴,轴木中黏着的轴头脱落时,需要请专门的修理人员维修。修理完成之后,才能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打包。

固定册子的丝线可能由于老化而发生断裂。此外,虫害和湿气也会导致书、纸张的劣化和损伤。有时拆包装时,一部分的纸会发生脱落,因此检查和捆绑一定要在摊开的薄页纸上进行操作。若发生脱落,记录下脱落部分原先的位置,并把记录的纸条妥善保存,用于日后的修复。此外,附笺、签注等起到注释作用的小纸片有时会由于糨糊的黏力不足而脱落下来,同样也需要妥善保存。古籍也是一样。

若本版中存在基准线,可能会由于铜锈而导致龟裂,造成一部分纸张的脱落。

把卷子、挂物、册子等收纳入打包用的纸箱时,要根据大小进行分组打包。若册子还带有附属的用于包书的布套,那么就把册子放入其中。若没有就将纸箱稍微剪裁得大些,准备两张薄页纸分别覆盖在册子的上下表面,起到代替布套的作用。

有些古文书是折叠起来的,处理时要注意不要改变折叠方式。特别是要弄清大型的绘画的折叠方式,在展开时绘制图纸,以便可以折叠成原装。若折叠方法错误,可能无法装回保存箱中。

包历史资料,比如“天主教相关遗物”时,长崎奉行衙门从信徒处没收的金属制的十字架等很多物品都用纽带串起来,因此要注意打包,避免其在箱子中相互摩擦。另外,将用于踩圣像(江户时代,幕府命令被怀疑为天主教徒者用脚践踏基督和玛利亚等的圣像,以此来发现天主教徒)的木版画放入附属的保存箱进行打包时,若木版画的重量过重,箱子可能会发生破损。因此要先用薄页纸包装,放入大小合适的纸箱后再进行打包。

在羊皮纸上绘制的航海图等,会因为湿度发生很大的变化,为此要使用两层纸箱。此外,《旧江户城照片帖》是将印在鸡蛋纸上的照片贴在相册上制成的,若装订线发生了破损,照片之间就会发生摩擦。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会加上一层薄页纸。不过,也要注意薄页纸上是否有褶皱产生。

3.展示

在展示前,要先确认展示台或者墙壁上有没有残留的大头针,用手电筒等光源倾斜着照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卷子、挂物和绘画有许多共通之处,出于保存需要使用粗卷轴和捆绑带。但由于展览时要将它们取下,为了避免和其他藏品弄混取错,需要将写有号码的纸片进行整理归纳。

卷子、册子等在倾斜的台面上进行展示时,需要将本版、封面、轴等用带有大头针的固定物固定。此时,为避免给藏品施压,不能按压得太重。若强行把册子展开,可能会发生装订线断裂、本版折断等情况,因此要根据藏品的形状,制作专用的展示台。特别是若藏品采用了粘叶装,要避开涂有糨糊的页,尽量展示可以左右两面同时显示的部分。像字帖一样较轻的藏品,若倾斜放置可能会发生滑落,因此要水平摆放。此外,为了使展开的字帖处于尽可能的水平状态,需要在下端放置用于调整高度的纸。

羊皮纸航海图的形状会根据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若使用两层纸箱,需要想办法使放置在内箱中的藏品可以直接进行展览。

无论藏品处于何种形态,用于本版的卦算,都不能过重。此外把大型古文书、绘画等固定在倾斜台面时,有时可能会用到丙烯板。这时要注意方法,避免给本版造成压力。

许多西洋图书的封面用皮革制成,年代已久,背面的封皮发生老化变脆,处理时需特别当心。特别在展示时,若展开的程度过大,装订线发生断裂,可能会导致封面的脱落,因此要制作适合每本书的专用展示台,以减少负担。

术语解释

卷子装(本)

也叫卷轴。将丝绸或者纸张横向接合,头部是封面,末尾加上轴,卷起来即成卷子本。

挂幅装

也叫挂轴、挂物。为了将书画等挂在墙上、用于鉴赏而装裱制成之物。

裱褙有佛画裱褙、大和裱褙以及文人裱褙等。

日语典籍

也叫和书。由日本人著述、注释、编撰的书。相对于汉语典籍和西洋典籍而言。

汉语典籍

由中国及周边国家用汉语著述而成的典籍的总称。

写本

手抄而成的典籍。也叫书写本、笔写本、抄本和书本。相对于印刷本而言。江户时代以前的手写本也叫古写本、古抄本。

版本(刊本)

近代印刷术发明前的印刷本被叫作版本、刊本。根据印刷方法的不同,分为版本和活字印刷本。用木版印刷的叫作版本、刊本、摺本。

版心

也叫作柱。位于印刷本中印刷用纸的中央、相当于界限的细长边框。边框内刻有刻字数、缩略名、页数、刻字工人的名字等。版心两端的边框中若有黑色竖线,叫作黑口,若没有则叫作白口。缩略名的边框周围若有鱼尾形状的图样,被称为鱼尾。

自笔本

作者亲自书写的典籍。

通行本

广为使用的叫作通行本。正文内容与通行本不同的叫作异本。

组合本

缺少的卷或册由其他的书的一部分来补充,组合而成的被称为组合本。

残卷

无论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全卷齐全的叫作完整本、完本。有一部分丢失的叫作欠本。缺少的部分占到总数一半以上的,叫作残卷或者零卷。只剩下极少一部分的,多数情况下被叫作断简或者零叶。

后记

添在书本末尾的文章,用来记述本书著述或者编撰的由来。

折本装

由于卷子装不方便展开阅读,因此将纸张按照一定的幅度进行折叠,制成折本装。在折本装的书中,可以看到原先卷子装的书本。

旋风叶

用一张封面将折本装的书前后以及书脊处都包起来。用手轻捏封面,中间的书页便如旋风般呈现在眼前,故得名。之后需将书背与封面糊起来。

粘叶装

将写有文字的一面作为内侧,竖着对折。在折痕的两端黏上糨糊,重叠制成册子。一翻页便如同蝴蝶展翅一般,故也叫蝴蝶装。封皮采用一张纸,将前后都包起来(包背装),据说这种制册方法始于平安时代。原先只在内侧进行书写,但我国的典籍多数情况下两面都写有文字。

缀叶装

也叫列帖装。把几张纸重叠起来,竖着对折。随后将几捆叠起来,加上封皮,用绳装订成册子本。形状与大学笔记本相近。平安时代伴随着日本文学的盛行,出现了这种制本法。通常情况下,正反两面都进行书写。

袋缀装(本)

将纸张对折、重叠,在折痕的对侧1厘米左右的地方打一个洞,用线装订。由于纸张成了袋状,故叫袋缀。根据洞的个数和形状,名字也各不相同。四个洞的叫作明朝装,四个洞的变形叫作康熙装,五个洞的形式叫作朝鲜装。装帧的丝线最后形成了一条竖线,因此在汉语典籍中也叫作线装本。

消息

即信。用假名或者掺杂着假名的文字写成的文章被称为“消息”,区别于用汉字写成的文章。

封纸

寄送文书时的外包装用纸,也叫作宣纸。后世添加上去的包装叫作包纸。

礼纸

在写有书信的本版中,附加上去的白纸叫礼纸。表示对对方的敬意。

切封

书信等的密封方式之一。在信纸的右侧2/3处左右,从下方剪开,做成细绳状,从左侧开始缠上已经折好的信纸。之后用墨进行密封,这一过程叫作墨印。

题书

即书名。封面中的题名叫作外题,封面的左上方,中央贴着的纸条所写着的叫作题签。此外,正文的前后处的题名叫作内题。正文开始处的叫作首题,结尾处的叫作尾题。

极·极札

江户时代的古笔鉴定师出具的笔迹鉴定书。其中的多数是将作者的笔迹与那个时代的名人进行类推,现在称他们为传称笔者。

封面

为保护书、信正文的信纸,在外侧添加的纸或布。若典籍为卷子装,则封面粘贴在正文纸张的最右端,封面的左侧添上装饰物(竹制、金属制)以及绳子。

环衬

位于前封面的内侧的纸。若典籍是卷子装或者册子装,环衬有时会用金银来装饰。佛教典籍的环衬中的绘画所展示的内容被称为“经意绘”。

卷绪

卷子、挂物等卷起来收纳时,最后用于绑住本体的绳子。

挂绪

挂物等挂在墙上时,用于安装裱褙的绳子。

卷子装和挂物中的轴,有的是木质的素轴,多由轴木和轴头(木头、玉、象牙、金属等)构成。平安时代中期以后,开始使用可以根据纸张的高度伸缩的轴。根据轴的形状,可以分成切轴、拨型轴、八角轴、突顶轴、印可轴等。

轴付纸

在卷子本中,为加上轴木在正文纸张的末尾添上的纸。

附笺

在书信、文书中贴着的纸片。也指背面全部涂上糨糊贴着的纸片。

附签

在正文中有疑问和应注意的地方,贴着的写有要点的小纸片。糨糊只黏在纸片上部,因而不太牢固,要防止脱落。

为了使正文的上下和行间距一致,在纸张中规划的横竖线,叫作界或者界线。界线多为墨线,淡墨色的线称为淡墨线。除此之外,还有金、银、铜绿以及红色的界线。此外,还有用刮刀状的东西按住纸张画出来的押界(白界)以及可以表示折痕的折界

太卷添轴

卷子、挂物经过反复卷起、摊开后会发生折皱,折皱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龟裂。太卷添轴是指在原先的轴上,套上桐制的粗卷轴,那么卷起来的时候可以变粗一些。是用来缓解折皱的辅助工具(参考第8章图12).

卦算

在阅读、展示卷子时,用来压住展开的本版的工具。通常使用镇纸。多数都是玻璃制品,因此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损坏。

在线询舱
在线留言
索要报价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获取最新优惠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13717513724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系统